2025 年 9 月 10 日,美的集团旗下库卡机器人(KUKA)披露中国区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实现销售收入 4.05 亿欧元,同比增长 47.2%,其中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订单贡献超三成,3C 电子与物流自动化板块增速均突破 50%。报告显示,依托国产控制系统与整机技术的深度融合,库卡已形成覆盖 3kg 至 1300kg 负载的全场景机器人矩阵,在汽车焊接、精密装配、重型搬运等核心场景实现技术突破,国产化率提升至 80% 的供应链体系成为业绩增长的关键引擎。
技术融合创新构建竞争壁垒
库卡今年推出的 "国产控制系统 + 原装机器人" 一体化方案成为市场焦点。该方案搭载自主研发的 AI 视觉引导与力控补偿算法,运动控制周期压缩至≤1ms,轨迹精度达 ±0.02mm,较传统进口方案成本降低 40%,调试周期缩短 70%。在某新能源车企车门焊接场景中,配备该系统的 KR CYBERTECH Nano 机器人通过实时焊缝偏移识别与动态补偿,使合格率从 98.2% 跃升至 99.9%,年节省返工成本超 200 万元。
软件生态升级同步发力,新一代 iiQKA.OS2 操作系统实现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延迟 < 50μs,配合 iiQWorks 数字化套件,可完成从虚拟仿真到产线落地的全流程数据交互。技术团队介绍,该系统已支持 Python/C++ 二次开发接口,在 3C 电子行业实现 0.3 秒 / 件的屏幕组装节拍,定位精度控制在 ±0.01mm 级别,满足 5G 设备精密制造需求。
硬件产品矩阵持续完善,2025 年新增的 KR AGILUS 系列紧凑型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 ±0.03mm,在动力电池极片装配中实现 99.96% 良品率;重载旗舰机型 KR 1000 Titan 则以 1300kg 负载能力与 3.6 米工作半径,成功应用于船舶构件搬运,设备稼动率保持 99.5% 以上。
垂直场景落地成效显著
新能源汽车领域,库卡为一汽大众打造的 MEB 电池生产线部署超 1000 台机器人,实现车身与电池车间全流程无人化。专为 800V 高压平台开发的焊接机器人采用双丝脉冲技术,将热变形控制在 5μm 以内,已批量供应蔚来、小鹏等车企电池 Pack 生产线。在商用车领域,库卡近期斩获亿元级卡车焊装项目,标志着其在重型车辆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
3C 电子与物流成为增长新引擎。搭载 3D 视觉的 KR 3 AGILUS 机器人在手机屏幕组装中实现效率提升 30%;KMR CYBERTECH 移动机器人导航精度达 ±5mm,某电商仓库部署后单日处理量突破 10 万件,人力成本降低 60%。医疗领域,符合 GMP 标准的 LBR iiwa 协作机器人在辉瑞疫苗生产线实现分装误差 < 0.001g,无菌操作性能获行业认证。
本地化战略筑牢供应链优势
美的库卡顺德智能制造科技园通过引入 50 余家核心供应商,构建起 30 公里半径的产业集群,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本地化采购率提升至 80%,热门型号如 KR 6R900 库存超 200 台,支持 48 小时快速交付。这种集群模式使交货周期较进口模式压缩 70%,综合成本降低 25%,同时通过 TUV 莱茵 cTUVus 及 CE 认证,保障全球市场准入资格。
库卡中国 CTO 李宏伟表示:"300 人研发团队已实现机器人核心技术全链条覆盖,年内将推进谐波减速器等部件本地化率至 90%。" 依托美的集团供应链资源,库卡在芯片短缺背景下保持稳定交付,其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振动频谱分析实现配件寿命预测准确率 92%。
业内分析指出,库卡通过 "国产化技术 + 全场景产品 + 本地化服务" 的战略组合,成功抓住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升级机遇。随着下半年协作机器人专用配件量产,其在电子制造、医疗设备等精密领域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全年营收增速或保持在 45% 以上。
了解更多—库卡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