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 年 9 月 5 日】库卡机器人中国区最新运营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订单量同比激增 42%,其中新能源行业贡献显著增长动能,重载机器人产品市场占有率已突破 25%。这一业绩增长得益于顺德生产基地的全面达产 —— 通过 85% 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协作机器人生产成本较进口模式降低 33%,交货周期从 3 个月大幅压缩至 14 天,形成 "技术突破 - 产能释放 - 市场爆发" 的良性循环。在刚刚落幕的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库卡展示的 AI 驱动技术矩阵与多元化应用场景,印证了其从传统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向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型成效。
技术跃迁:AI 重塑机器人核心能力
库卡 2025 年推出的 "iico 易可" 协作机器人成为技术突破的标杆产品。该机型搭载新一代库卡 AI 视觉系统与 KR C5 micro-2 控制器,构建的无序抓取工作站可实现深框内随意摆放物品的 3D 精准定位,通过独特算法完成柔性分拣,较传统视觉方案效率提升 210%。在 3C 电子制造场景中,其 0.03mm 重复定位精度配合 ESD 静电防护设计,完美适配半导体硅片等敏感元件的搬运需求。
同期升级的 KR 4 AGILUS-3 系列则在硬件革新上表现突出。该机型 A1 轴速度提升 30%,占地面积缩减 28%,支持地面、天花板、墙壁等 360° 全方位安装方式。在顺德基地演示现场,该机器人完成奶茶调制全流程仅需 90 秒,展现了从精密制造到消费服务的跨场景适应能力。库卡中国技术总监指出:"新一代机器人通过 AI 力控算法,已能在无视觉引导情况下完成螺栓拧紧等力敏感操作,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向具身智能迈出关键一步。"
软件生态方面,库卡智能控制器平台实现质的飞跃。其搭载的高性能计算单元支持多轴协同实时控制,配合华为昇腾计算平台提供的并行算力,使 AI 视觉部署时间缩短 80%。工业级 AI 助手 "小库" 基于大模型技术实现自动化代码生成,将机器人编程门槛降低至普通技工可掌握水平,某新能源车企应用后产线调试周期缩短 40%。
本地深耕:供应链韧性成就市场响应速度
库卡顺德基地的本土化战略成效显著。通过建立包含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在内的完整本地供应链,该基地实现协作机器人 iiwa 系列的 100% 本土生产,2025 年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长 170%。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模块化配件体系,使物料搬运机器人部署成本降低 30%,某知名车企已在此基础上扩建至 300 套注塑无人化工作站。
这种深度本地化带来显著竞争优势。库卡中国业务总经理陈峰透露:"我们将国外研发的机器人技术转移至中国进行二次开发,配合本地供应链,使产品交付周期缩短 75%,定制化响应速度提升 3 倍。" 数据显示,针对食品医药行业的防腐蚀配件改造,从需求提出到批量交付仅需 28 天,较国际标准流程提速 60%。
产能布局持续优化。顺德基地新增的第二条协作机器人生产线于 9 月投产,使年产能提升至 1.2 万台。配合上海超级工厂的重载机器人产能,库卡形成覆盖 5kg 至 800kg 负载的全系列产品本地供应能力,其中光伏行业专用重载机型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连续 12 个季度居首。
生态拓展:跨行业应用打开增长空间
在汽车制造主战场,库卡保持领先优势。其为新能源车企定制的座椅安装机器人工作站,通过视觉 AI 质检模块实现零部件多特征同步检测,单次拍摄识别准确率达 99.7%。某车企应用该系统后,生产线不良率下降 62%,每年节省质量成本超 2000 万元。
新兴领域拓展成效显著。在光伏行业,库卡重载机器人通过消除生产瓶颈,直接推动光伏组件成本下降 11%;在物流领域,其 48 米高立体仓库系统支持 - 30℃深度冷冻环境作业,已被多家零售企业采用;在医疗场景,库卡医疗物流解决方案实现手术室耗材的全自动配送,某三甲医院应用后周转效率提升 50%。
跨界合作构建生态壁垒。库卡与 Deepseek 等 AI 公司联合开发的预测性维护系统,通过 KUKA Connect 平台实时分析 50 万台全球部署机器人的运行数据,故障预警准确率达 92%。与威琅电气合作的预制电气安装系统,则将模块化建筑的电气施工时间缩短 70%,成为建筑自动化领域的标杆解决方案。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最新报告显示,2025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预计达 5%-10%,其中 AI 集成应用成为核心增长极。库卡通过 "技术本土化创新 + 供应链深度扎根" 的双轮策略,正从汽车制造专家向全行业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随着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协同方案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成功演示,库卡正引领工业自动化迈向人机协作的新范式。
了解更多—库卡机器人